“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 规划的教学建议
2016-05-11 来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
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结合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将这些精神体现到教学过程中。
一、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紧紧依靠人民,一代接一代地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高度评价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成就进行了总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十二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49351元(折合7924美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2015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2015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深。农业稳定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2015年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城乡区域差距趋于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1%。“十二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2%以上。
三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2万公里。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通水。建成全球最大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
四是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4013万套,上亿群众喜迁新居。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六是社会发展成就斐然。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全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
同时,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强军兴军迈出新步伐。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
经过五年努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十二五”时期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穷创造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三、决胜全面小康蓝图的制定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稿起草历时9个多月,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审议建议稿。这个建议描绘了未来5年国家发展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6年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和审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稿。会议要求,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讨论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切实把规划纲要制定好,为更好实施规划纲要奠定扎实基础。同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从“建议”到“纲要”,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
四、“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发展环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的更加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五、“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三五”规划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这些新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统一。
六、牢固树立和落实新的发展理念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要如期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新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教学中,应将以上第一方面内容在下编“综述”第三目“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讲授,第二方面内容在第十章第六节第一目“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讲授,第三至第六方面内容在第十章第五节第三目“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实践”后以“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为题增设第四目集中讲授。